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華嚴學堂
首頁 華嚴學堂

2023-10-26 惠謙法師講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41)

2023-10-26

 

何以故?

入與不入本來平等。同一法界也。

起信論云:

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是名入 真如門也。

- - - - - - - - - -

解:

這裡是說 修五止 的法門,這裡 法藏大師 指 入五止門,這個入 是無入而入!

因為 我們本來就在真如本體當中,並沒有改變,只是因為迷惑了,所以不見自己 本在真如法體當中!

雖然 我們人人都在真如本體當中,但是 迷悟 卻有差別!因為迷惑,所以不見不知自己本有真如法體!

好比 法華經中 的窮人藏珠譬喻,窮人 不知道 自己身中本有價值連城的寶珠,甚至 不知道要用,等到 善知識 告訴他,他才恍然大悟 知道 身上本有寶珠!

同樣的道理,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有這個佛性的真如法體,但是 因為 迷覺而差別,才有會用跟不會用的差別,所以 並不是 你覺悟了才有這個真如法體,好比 窮人身中本來藏有寶珠,並不是 他不知道 他身上就沒有這個寶珠,而是他迷失了 不知道 才會忘失身中本有此寶珠一樣!

同樣的 人人身中 本有佛性 本有法界,自然也沒有 入佛性 或 不入佛性的差別

所以人人都求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給自己xx,迷失時 東求西求,一但覺悟 才知道 不是離開自己的心外另外有觀音菩薩!

因為 菩薩跟我 法界性同一體性,不離此心 另有觀音菩薩可得!

一切福田,不離自性,由心而感,無不感通,這樣 一念觀音 既然是同一體性,自然無不感通!

這個感通 其實是 自他不二,不是心外有觀音菩薩可得,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好比 因陀羅網境界門,觀音的天珠 跟我們的天珠 互相映射,我們所見的觀音 實是自己心珠所見的觀音,觀音寶珠 也現我們 而不是 觀音寶珠之外實有我們,實是觀音寶珠中本有我們之相!

所以 雖然 道理 人人都懂,但是 我們事實上 覺悟能力不足,仍要假 種種修行 止觀雙行,來逐漸體驗此 自他不二之性的道理!

既然 都是一體,本在其中 周遍不二,自然沒有 入 跟 不入的問題!

雖然 本無 入與不二的差別,但是仍要透過修止修觀 來 斷煩惱障礙,讓此 性體全顯!

其實 也沒有真實煩惱障礙可得,因為 本來無一物,何來的煩惱跟塵埃,但因為我們 凡夫一向都在計較這種虛妄不實的事情,從中認妄為真,所以 要學會 看破 放下,才能達到 真正的體驗到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真正的體驗!

好比 有人要來學佛,但是 世俗的財產 世俗的名聲,太迷人了,你也習慣在於期間,要你真的悟道放下,那很困難,或許我們 聽聞佛法 當下可以放下,但是等一下 碰到 財產 名聲的境界,一下子 習氣跟煩惱又讓你陷進去了,仍是無法自拔!

所以 普潤大師的 六即佛,名字即佛:

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你只是剛聽到 無生曲 不死歌,知道當體即是,但是 真的要看清楚 要真的持續放下 看破,仍要一直持續正念下去,這就是 保養聖胎!

大家學佛,都知道,你學佛 很認真,但是 沒有脫離 煩惱的環境,沒有 持續的堅住正念下去,那只是 暫時的體驗到 這個道理!

離 持續用功 到真正 持續 法身現全身,還是有一段距離!

例如:

本來學佛 打禪七 打佛七 在道場裡住,很清淨 很感應道交,一回到家裡,世俗的眷屬 世俗的事物 環境的觀念 一來,馬上又打轉 打回本來的迷失的樣子!

所以才要常常來親近三寶,常常到道場中 持續的修行,把 生疏的法界體會 變成 熟悉的法界行為!

所以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 除了文殊帶進發菩提心的門以外,其他前面三位善知識 都是出家人 出家相!

先從好的環境 先養成出離的生活習慣,是入法界很重要的一開始的過程!

 

何以故?

入與不入本來平等。同一法界也。

所以 迷跟覺 入與不入 本來都是同一個法界而已,正所謂 不增不減,只是 我們起了執著

,把本來是一真法界 給障蔽了!

一切法於緣生緣滅 緣起性空,不管你是否執著 或是不執著 都不曾改變 不曾增加也不曾減少罷了!

為什麼 我們反而 不能相應,不過是我們 起了妄想 分別 執著罷了!

才看不到 緣起的真相!

好比  月亮,在 肉眼執取來說 以為 月亮有生有滅 有增有減,但是實際上 初一 十五的月亮 本體上 不無二致!

在生活上 看到 每個人 形形色色,但是 都是同一眾生皆有佛性的本質跟體性!

甚至 眾生皆是佛!如 法華經中的 常不輕菩薩 看一切人 都是佛 都當成佛,這就是 眼光平等 智慧當下所觀都體入同一體性!

如<<念佛三昧寶王論>> 觀現在佛,與過去佛 未來佛本無二致,同一尊敬,是名念佛三昧 法華三昧!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 入與不入 都是同一法界!

起信論云:

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是名入 真如門也。

如果眾生 能起觀 無分別的念頭,則是 入真如門!

甚麼是 無分別念?

如 中庸說:

喜怒哀樂之未發,是名為中;發之中節 是名為道!

這個 喜怒哀樂之未發,就是 起念頭 動念之前 這一心,這一念 一切念頭都還未出生之際,回歸本源,即是無念!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本來面目,就像這樣,好比一張白紙,在還沒動念之際的心,如同白紙 可以畫出任何的點線圖案,有無量的緣起的可能,同樣的 我們的本來面目也像如此,只要你還有動念 當下就乖真,真如實際 在於 念頭要起之前 起智慧心,就是觀無念!

觀無念 好比甚麼?

好比 有人說你壞話,你一聽到 當下知道 人家講你壞話就好,但是只有知道 只有知 不起二念!

又好比 午齋用齋,這個齋飯齋菜 酸甜苦辣 都有智慧心覺知,了了分明,但是不起任何的憎愛!

所以信心銘說: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真正的大道,不起分別,不起任何執著計較 起種種憎愛,雖然不起分別計較跟憎愛,但是 一切都是清楚明白的,有這個智慧心了知清楚明白一切 稱為照天照地,乃至 任何的毫釐差別都清楚了然,但是 不起順逆的違順相應的心病的煩惱無明的心!

我們歷史上有一個 安世高大師 是波斯王子出生 出家的,為了傳遞佛法到中國,他有神通已經知道 過去跟中土的那些人有 命債,明明知道 到中土 會死 會碰到冤家債主 的惡緣 來還命債,但是為了佛法 欣然接受 來到東土 兩世還命債,以此有證人的關係,更方便 佛法傳到中國 !

這就是不論 違逆境界,不起分別的例證!

常常觀無念,其實 世俗來說:就是不去計較 人我是非!

你聽到 看到 做到…,都不去計較 不去執著,正所謂 大智若愚,大智若愚 並不是笨,而是 他有不計較 遠離煩惱 看到眾生平等的大智慧!

其實 越計較 越吃虧!計較 絕對不會佔到便宜!

只有 別人 豆我們 罵我們 給我們起煩惱,你能夠不計較 能夠吃虧 不起煩惱,你反而賺到自在 賺到百花叢裡過 片葉不沾身的能耐,那麼就賺到 消大業障的大便宜!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